My word is my weapon; my practice is my revolution

Beyond void 幹﹗把有血有肉的社運論述出來﹗

Wednesday, July 26, 2006

祝願:全球團結打倒戰爭機器

作者澄清:

致本文讀者:閱讀本文前,請先留意以下的筆者澄清

張 翠容在《真實筆記》中提到,她在一份本地報章撰文批評以色列,後來被該國駐港領 事干預言論,要求將文章編輯除去一事,原文是"Hong Kong Economoic Journal",中文應該譯為《信報》而不是《經濟日報》(Hong Kong Economic Times),我在撰文時不慎翻譯錯誤,深感抱歉,特此澄清,並感謝張翠容在《真實筆記》撰文指摘。


按:行動後隔了一天,筆者心情才得平伏。連日來關注以色列轟炸黎巴嫩的報導與討論,令我心很亂,很怒,想起美國橫行的地方,不止中東,還有拉美、亞洲、非洲……當然,我又想起了墨西哥。

我跟阿野設計《香港獨立媒體讀者問卷調查》時, 為一條問題很頭痛,我們問讀者:「你有沒有回應或撰寫文章?」,希望從調查結果知道,討論有沒有促進讀者對事件的了解;而清楚事實,又有否幫助讀者將力量 化成行動?調查暫時沒有結論,但今次抗議以色列的行動清楚看見,出來行動的,多數是我們大早已認識的朋友,他們沒有參與以黎戰爭的討論。

行動源起:半推半就,互相召集


獨 立媒體有個越界專欄區,裡面的專欄作者每天將國際視野帶到香港。無獨有偶,越界中比較活躍的作者,都愛從民間社會運動為出發點寫或貼國際新聞,隱若發 覺,他們都在探求民間論述的可能。可是,這些作者和讀者能否透過文章參照溝通,以至得出國際政治光譜的小結?暫時這方面的工作不太成熟,直至朱凱迪貼出告 示,搞抗議以色列和美國的行動,筆者看來是進了一步。

不要以為,這次是討論足夠,才搞行動。剛剛相反,這次行動的聯絡人(或是召集人?)朱凱迪上周義憤填膺撰文搞示威, 筆者見文後詢問行動的準備功夫如何,才知道差不多是零,原因是朱凱迪蝦錄,不知道搞行動原來要寫新聞稿、聯絡傳媒、身處香港的中東人和參與者,又沒有準備 橫額示威牌、路線圖、視察領事館環境和行動當天安排等等。於是我們都緊張起來。幸好上星期六有編輯會議,巧合聚了幾個人,大家才急速幫手準備上述工作。

於 是阿迪緊張起來了,自星期六坐立不安,原來聯絡人,也是召集人,編輯們怕他力不從心,於是又召集了阿野當另一位聯絡人,阿野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召集來當 召集人,而昨天的行動在沒有主動聯絡(除了電郵)的情況下,有三十人在地鐵站出現,我就跟他們開玩笑:這次行動的召集人其實不知道自己是召集人,又有是被 召集來當召集人,又不知道怎樣召集了幾十人出來參加抗議,這次行動的源起是很有趣的。

示威牌與橫額:再創作的突破


阿迪問我:「邊度可以搵到D正o既標語?」,阿野叫他去看Adbuster雜誌,那裡有不少具創意的示威標語,後來他忙著回家寫新聞稿,拋低了工作予我跟阿野了。於是我倆上網找標語,使用在Google搜查器,發現世界上憎恨美國和以色列的人,至少以憶計算。

Google是最好用的示威工具。我跟阿野不停在Google image亂 打一些關鍵詞:Anti Israel Slogan , Peace Demonstration, World Peace and Dignity,Bush, No War, War Crime……,彈出的圖像都是外國示威者的創意金句。我們還打了一些美資跨國企業的名字:Nike, Pizza Hut, McDonald…… 我們打Just do it,結果令人吃驚:大部份搜尋結果,都是全球示威者借用企業商標Logo或口號,再創作而成的好東西。於是兩人夾手夾腳剪些字皮,貼上白紙,用幾支雙頭筆畫了不少好牌,圖案與標語設計的念頭,很多也是以前沒有的大突破。

當新媒體的動員潛能依然神秘,全球球社會活躍份子就把他們的創意作網上分享,特別在製造示威物品的技術上,新媒體確幫助了不少。現在兩三人,也可以自設示威工場了。

小型集會,視聽兼備


由於發出抗議行動告示,只是上周五晚的事,所以我們預計人數不會多於十人,就算最後只有六七人,我們也照去。可是,我們不想令這次憤怒的行動搞得太過清靜,故一直想辦法搞得活潑一點。

阿 野和Bobo搞了兩條高大的Banner,寫上字樣飽滿,用字嚴厲的標語:立即停止濫殺平民,Stop Killing NOW! 還預備了一支十二三呎的魚干,掛上另一條畫有和平標誌的橫額,再加上我跟阿野畫的七塊彩色示威牌,葉蔭聰和阿藹準備的以軍轟炸黎巴嫩嚇人照片,還有出席者 用包書膠自製一張「誰是恐怖主義者?」的橫額,為行動帶來不少色彩。如果說示威物品的功能,是要讓別人清楚明白示威信息,那麼今次的準備總算成功了。

視 覺的效果的對象是領事館與路人,聽覺就是影響維持參與者的身體和情緒投入的媒界。事前我跟阿野準備了兩個小鼓,想在遊行時一直打節奏,可是二人五音不 全,搞得不好。幸好,示威當天來了幾位打鼓高手,他們自備鑼鼓,沿途不停轉換節拍,特別是當隊伍需要留守在以色列領事館樓下,等待代表上樓遞交請願信時, 三十人的情緒與鬥志,就靠鼓手維持了。我們能在酷熱天氣警報下支撐三小時的戶外活動,鼓手功不可沒。

這些行動事項,事後看來,好像理所當言,可是,事實並非如此。

以色列:打壓本土言論的外國政權


行動前打聽以色列領事館場地佈置時,知道以色列駐港領事跟香港主流媒體的關係很密切。聽說他接受媒體訪問時,不准攝記拍訪問照,待完成訪問,只會擺出三個假裝說話的姿勢當照片,領事給我印象,當然是「巴閉兼麻煩」。

怎料,在撰此文前,瀏覽本地記者張翠容的《真實筆記》,才知道以色列政府這台殺人機械,不只濫殺黎巴嫩平民,還想打壓香港的本土言論空間。張翠容最近去了拉丁美洲工幹,當她路過中美洲危地馬拉時,知道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的消息,於是在《經濟日報》(筆者按:《真實筆記》中的原文"Hong Kong Economoic Journal",應譯為《信報》而不是《經濟日報》(Hong Kong Economic Times),筆者撰文時不慎翻譯錯誤,深感抱歉,特此澄清,感謝張翠容於《真實筆記》撰文指摘)的專欄撰文批評以色列,對以軍暴行表示的抗議。

最近她收到編輯的電郵,知道以色列駐港領事親自到《經濟日報》(筆者按:《真實筆記》中的原文"Hong Kong Economoic Journal",應譯為《信報》而不是《經濟日報》(Hong Kong Economic Times),筆者撰文時不慎翻譯錯誤,深感抱歉,特此澄清,感謝張翠容於《真實筆記》撰文指摘)去找主編投訴,張翠容在《真實筆記》說: 「我不希望自己的專糷因評論以黎戰爭而被取消,幸好,本地還未有被以色列資本操控的媒體。以色列駐港領事不只一次去找我的主編投訴了,他還向我的主總編施 壓,要求編輯不要給我空間表達我的聲音,我很失望,以色列自稱是個民主的國家,可是他們的行為卻一點不民主」。張翠容向讀者說自己不會因此而收聲,希望各 位也會支持她繼續寫下去。

從國際新聞媒體知道,以色列自十多年前有位和平的總理拉賓(Yitzhak Rabin),他對促成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和平進程,有莫大的貢獻。可是,自從這位總理遭暗殺後,繼任的執政者,都是氣焰自大的殺人機器,當中以沙龍最為惡名昭彰。這個氣焰的政府,不只會殺人,還想操控香港的言論聲音?希望《經濟日報》(筆者按:《真實筆記》中的原文"Hong Kong Economoic Journal",應譯為《信報》而不是《經濟日報》(Hong Kong Economic Times),筆者撰文時不慎翻譯錯誤,深感抱歉,特此澄清,感謝張翠容於《真實筆記》撰文指摘)不要向這台戰爭機器抵頭。

前所未見:警察保安,身份錯亂


氣焰與自大的態度,很多時來自悲與恐懼,昨天一行三十人欲向以色列領事遞交抗議信的過程,他內心的恐懼表露無遺。

以 色列駐港領事館可說是英國和美國以外,最「巴閉」的領事館。雖然領事館辦公室只佔金鐘海富中心七樓一間辦公室的單位,跟同座業主享同一層樓。可是,領事 館派了「未來戰事」(Terminator)一樣巨型軍人站在升降機門口,出入領事館的市民,也先要受軍威嚇一嚇,問長問短才能進入。

由 於海富中心七樓的通道狹窄,我們只好派出四位代表走上領事館去,要求以色列領事館派出代表接收信件。可是,領事跟大樓保安公司說,他不會接收信件,就連 放入領事館的信箱也不准許。我們跟保安員在商場大廈大堂爭論了一段時間,很快警察就到達現場。據警察代表說,香港市民有上七樓遞信的權利,如果大廈保安擔 心混亂,警察還可以護送我們上樓,可是保安堅決守著升降機口。

最後警察跟保安達成協議,護送我們上七樓遞信,可是領事館堅決不讓我們接近辦公室。警察跟領事館說,只要辦公室派代表接受信件,示威者就會和平散去,可以領事連警察也不肯接觸,不許他們接近領事館口門。最後,我們將信件放在七樓保安抬上便離去了。

身為一個以色列派駐香港官方代表,連接收別國市民信件的風度也沒有,這種行為與態度,簡直有違有國家原先派出使者,以表親善的外交態度,我們是否要找曾蔭權投訴呢?

昨天的情況,實在聞所未聞,保安當了警察,警察卻扮演公關。

小結


列 寧說,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最高階段,當工業國耗盡了自己的資源,加上國內的市場飽和了,就是對外侵略的時候。可是,在這個世紀,國際矛盾與衝突並不止為 錢為資源。侵略得已繼續的原因,是戰爭機器培訓了一班要大食四方的社會精英,即使他們擁有十世也花不光的錢,也不會罷休,他們要統治世界,要全世界對他俯 首稱臣才會滿足。想到這裡,幾天來睡到天光才能入夢。沒有身旁的好朋友支持,恐怕不能重新撰寫行動的經歷與源起。

In--media的讀者,希望你都會將心靈祝福送到黎巴嫩,並且參與聽說星期日的第二次行動。

注:當天有拍照或短片的朋友,如果你有上載到網上,請在回應欄post條link出來,互相分享,謝謝﹗

更多圖片

相關文章:

fred:『敢放炸彈,唔敢接信,我X!』──記7.24抗議以色列入侵黎巴嫩遊行
阿野:stop the war machine!24.7 野貓行動
阿藹:以軍入侵黎巴嫩: War is peace 的悖論
朱迪:願黎巴嫩人有一夜安眠
沈旭暉:黎巴嫩大戰略
22/7 報摘:以色列的張狂

Monday, July 24, 2006

以色列令我亂寫


按:撰文時是深夜四時,我有份兒準備今天抗議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的行動,出盡了九牛二虎,事前三天睡不著,今晚也不例外,而且熱淚盈眶。

以色列(還有美國﹗)入侵黎巴嫩,下了殖民歷史更可恥的新一頁。墨西哥查巴達人民解放陣線馬可斯說過,民間社會要築起屬於自己的另類媒體,跟所有服務帝國的機器抗衡,人民要寫自己的歷史,保衛我們的社會。

為 何要保護社會?看看我們的電視,香港再沒有派往戰地的記者,沒有一個批評戰爭罪行的傳媒組織,看不見記者站出來講說話,專業只剩一把廿四小時不停朗講 空洞句子的口。專業包含的,不只操手,應該還有精神,可是,帝國給你付機票食宿,給你機會目睹死人,但不準說一句:「你老味唔准殺人﹗停止﹗」

以 前我們相信,人可以從工作追求自立的生活,可是,現實告訴我們,人生存在這的世界,不過是帝國主宰的生活模式之下工作,帝國在你出身前,是安排好一切, 只要我地搭車多,食野多,浪費多,用錢多,工作多,勞損多,跟家人分離多,把愛情折算多,少休息,多賺錢;做生意成本要高,收費要高,人客要多,但走得要 快,自己就再搭車多,食野多,浪費多,工作多,勞損多,跟家人分離多,把愛情折算多,休息少,多賺錢,再做生意,成本更高,收費更高,人客更多……沒完沒 了,我們使用的基建設施,全由帝國包辦,只要乖乖生活,我們就能貪生,誰斗膽說要走自己路,帝國給你的經濟利誘,你敬酒不飲飲罰酒,我就暗殺你,殺不死異 議的楂FIT人,就殺你全國全家,再給你一安條乖乖的狗當新楂FIT人,狗也不如的新楂Fit人會告訴人民,你們記緊要搭車多,食野多,浪費多,用錢多, 工作多,勞損多,跟家人分離多,把愛情折算多,少休息,多賺錢直至瘋癲的程度,直至人的生活失去人性,追求多食多喝,再把物價提到獨狂的高度,人才會乖乖 服從。主人手持屬於你的骨頭,狗兒就仰頭跳下跳下,狗會跳,因為牠眼中只有骨頭,而不知道,吃骨頭是牠生存的基本權利,骨頭原先是被這個新主人搶走的。

耶穌有次問一位硬要推開人群摸一摸他的衫尾的病人,就問:「為何你硬要追上來摸我的衫尾?」,他就說:「連狗也有吃人食剩的殘渣的權利」,那人相信,摸摸耶穌,身上的頑疾就會好,於是耶穌說:「你的信救了你﹗」,那人回復青春,以後都不用診治了。

如 果人有信念,以為尊嚴的生活是基本權利,那麼我們每天在乞求什麼?在香港的生活多難受,人的信念要與工作分裂,職業要與社會分離,人性跟操守二分,保護 尊嚴的空間自由快要窒息,帝國在你出生前,就要先轟炸你家園,拿走你的狗屋裡的骨頭,再教你骨頭不是必然的,生活目的,是要追求骨頭,可是,你終生只能臭 臭骨頭的味道,但它永遠不再屬於你,它已飛了去帝國供你的新主人品嘗品嘗,主人可以給你的,極其量給你臭骨頭的味,沒有更多的東西。這種教育代代相傳,薪 火不滅,我們說示威去,要求立即交還生存的尊嚴,可是,你們說要去睇戲,令人生有更多追求骨頭的意義。於是,我們買全月通,搭火車,趕地鐵,找出口,再睇 戲吃飯再搭地鐵,挖出自己的眼珠,看不見世界,看不見自己,每天等待帝國新主人給自己什麼施捨。

今年的書展,入場人數搶十七年新高,賣書 商總收入「大增兩成」,我們都瘋癲了,以為兩成的收入,是超速生活的報酬,卻融盡了家庭、健康、情緒、愛情、知識 生活。而記者專業,也敵不過新主人,原先以為,新聞專業口中,還有淡守著人性關口的骨氣,但它很被奪走,現在萬念俱灰,完全崩潰。在香港,我們頂多沒錢換 電話,可是 在巴勒斯坦,家家戶戶的出口也被封被列為佔領區了,路路不通,遲早趕狗入窮巷,再來一次九一一,帝國正在呼召受自己無恥欺負的人說:Just do it﹗

布殊先生,我從來沒有在自己blog說過粗口,可是今天要給你奉獻我的第一次:我吊鳩你,仲要吊爆埋你老豆﹗停止殺人﹗

Saturday, July 22, 2006

全球連結制止以軍濫殺平民 (力撐行動)

全球連結制止以軍濫殺平民

Global Call against Israelis Invasion


http://www.inmediahk.net/fs/1195%2flebanon%2eJPG

致各位關心黎巴嫩和巴勒斯坦人民的朋友

以色列軍隊自七月十二日開始,藉口報復真主黨游擊隊擄走兩名士兵,猛烈炮轟黎巴嫩全國,至今已造成三百多人死亡,五十萬人被迫離開家園,大量基礎設施被毀。以色列軍隊更已在黎巴嫩邊境集結,準備發動大規模地面攻擊,更多的平民將會無辜被害。

儘管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多次要求以色列馬上停火,聯合國人權事務專員更直指以色列針對平民的空襲涉嫌犯下戰爭罪行,但美國這個以色列最大盟友對以軍一切反人類罪行視若無睹,十多日來一直拒絕要求以色列停火。

全球各地憤怒的人民已經紛紛站起來,發起各種各樣的反戰行動。我們一群香港市民響應號召,將於七月二十四日﹝星期一﹞下午,先後到以色列和美國總領事館抗議。歡迎各位加入,令反對濫殺無辜的全球聯盟愈加壯大!

集合地點:金鐘地鐵站恆生銀行

集合時間:七月二十四日﹝星期一﹞下午兩點

聯絡人:朱凱迪 65385092 周思中 97263311

七月二十二日

To all friends of Lebanese and Palestinian people

On the pretext of Hizbullah kidnap of 2 Israelis soldiers, the Israelis troops have been bombing Lebanon on a massive scale. Over 300 Lebanese were killed, most of them civilians. Much of the basic infrastructure was destroyed and more than 500,000 Lebanese are forced to leave their homeland. Israelis troops are now staging at the border of Lebanon with the possible agenda of a colossal ground attack. The safety of more civilians is threatened.

Despite UN Secretary Kofi Annan’s pledge for a ceasefire, and the Human Rights Affairs Commissioners open condemnation of Israelis’s war crime act, US government has been refusing to urge Israeli to cease fire.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are standing up against Israelis’ anti-human crime. A group of Hong Kong citizen will march to the Israelis and US Embassy to protest against the massive killing of Lebanese civilians. All are welcomed to join to express our deepest empathy to the war victims. No War is a just War!

Gathering place: Admiralty MTR station, Hang Seng Bank

Time: 24 July, 2006 (Monday) 2:00PM

Contact persons:

Chu Hoidick (65385092) and Chow Sze-chung(97263311)

E-mail: hoidick@yahoo.com

Wednesday, July 12, 2006

怒吼世界杯:四年後不要炒飯,不要奧海城﹗


自 從世界盃的版權被有線電視收購,筆者每隔四年都會有顛沛流離的感覺。因為每晚也得四出尋找安裝了有線電視的茶餐廳看球賽。可是,收費一年比一年貴,今屆 去看八強賽時,就有朋友說:「依家茶餐廳一場收五十蚊,唔係比唔起,問題係都唔知點消費五十蚊一場,一場食兩個炒飯先五十蚊,兩場點算?」

波總算睇完了,肚裡啖氣還未下,這星期就餘波未了。廿四小時重播新聞台除了追蹤施丹火併馬達拉斯紅牌出場的新聞,最近還報導海關關長湯顯明說,考慮起訴兩位利用網上軟件上下載,並觀看世界盃球賽的網民,說他們涉及屬侵權行為。其實網上觀看世界盃侵了誰的權?看看本地的媒體,就知討論有多貧乏,正當大家還未在六十四場事後喘息過來,關長就來個下馬威,用思考的說法,就是「帶頭將人民定罪」。筆者對網上觀看中央台轉播是否侵權,還未有確實的判斷,可是最近國內有個電影院公映世界盃的案例,很值得我們參考。

上海影城公映世界盃

話 說在世界盃期間,一間位於上海的影城以八強賽事作招來,在放映收費電影之後,免費直播八場重要賽事。影城的做法隨即遭到中央電視台抗議,指公映騷屬侵權行 為。而接受投訴的官員說,根據國際慣例,在公共場所播放世界盃,先要獲得國際足協的授權,否則就侵犯了他們利益,即使影城公映用的是中央電視的信號,也涉 嫌侵犯央視的鄰接權。聽到有關當局的言論,一班發國內學者和司法人員都義憤填膺激烈辯論。

公映世界盃:不屬知識產權問題

有論者認為,在公共場所播放世界盃侵犯了知識產權,但國內知識產權法學者卻作出相反的評論。北京大學法學院知識產權法領域的專家曲三強副教授說, 電視轉播傳輸的是世界盃比賽資訊,體育競賽本身不是文藝創作品,故不屬於知識產權法定義下的「表演」,因此不涉及著作權。極其量只是新聞節目,作品的作者 和版權人,擁有禁止作品以廣播形式進行傳播的權利,可是新聞節目卻不一樣。而現行的法律未規定中央台對轉播世界盃有著作權,故影城的行為也不構成侵權。

他說,國際足協不是商業機構,故它只能把轉播權授予商業機構來執行(即代理商),現在的問題,是代理商與各國轉播機構簽訂合同所涉及的許可權,例如受權轉播的過程或交易是否合法的,在法律上稱之為「合法領域」。

合 法領域的爭論,在本屆世界盃從電視台,轉向了新媒體,皆因國際足協官方首次向中國互聯網運營商授權播放賽事視頻內容,網絡公司才會擁世盃影像的獨家播放 權。誰是合法轉播就引起了「打擊06世界盃網路侵權」的爭論,當問題還未觸及千憶網民,事件就先由上海東方寬頻跟新傳和搜狐鬥法,本文不會詳細介紹,有興 趣的朋友可自己追。

公映未侵犯電視台利益

公 映世界盃並未涉及知識產權的問題,那麼影城侵犯了誰的利益?中央電視台在世界盃期間加插大量廣告,以收視率帶動廣告收益。那麼我們在家中看中央台,跟商場 或影城直播有何分別?其實,在整個國內的轉播過程中,無論是商場、影院、酒吧還是餐廳,它們都只是扮演接收終端的角色,並未影響到任何人的權利。對中央台 來說,免費電視當然是愈多人看愈好,反正廣告和收視成是正比的,只要播放者沒有去除節目的廣告,收益定必有所增長,還沒有影響電視台和廣告商的收益,但為 何中央台要阻止公映他們的節目?

國內人民檢察院表示,根據《著作權法》規定,廣播電台、電視台非牟利的錄音製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表演 者、錄音製作者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酒吧和影院只騷接收行為,並未影響到任何人的權利。所以,國內的法律可以規定對免費的節目,在公共場所進行播放時, 播放人無須取得電臺、電視臺的許可也無須向其支付相關費用。

國內檢察院:轉播世界盃,根本目的是什麼?

檢查人員翻查法律文獻後,還提出一個重要的問題: 中央電視台報導國際賽事,其根本目的是什麼?他們說:「目的是傳播人類共同的文化體育成果,豐富人民的體育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的生活質素,增強中國人民進 入世界盃比賽的決心。」所以,電影院在放完收費電影后,免費給群眾播放世界盃賽事,即使使用的是中央電視台的信號,央視這個為全國人民服務的大媒體也不應 該制止電影院的行為。

雖然筆者對檢察院所說,影城公映世界杯純屬「為全國人民服務」也有點保留,畢竟戲票上沒有列明是一票兩看,還是一票一看,影城以世界杯作招來是否「非牟利」營作是可以討論的。可是檢察院提了一個今天差不多無人問津的問題:世界杯對全國人民,還有什麼意義?

我們侵了誰的權?

轉 播世界盃播,對國內同胞原來還有如此豐富意義,雖然不是所有人也同意,但檢察院這次站出來說話,卻有一定的份量。筆者起初看國內的故事,還以為跟香港的 處境未必有直接的關係。可是,我忘了自己安坐家中看施丹一腳棄走巴西的比賽時,也是因為沒有廣東話旁述,差點睡著了。其實香港人在網上觀看的世界盃頻度, 多屬中央台,當國內《著作權法》對網上直播中央台節目,還沒有法律明確規定,那麼我拒絕收看有線電視,轉看中央台轉播,又侵犯了誰的利益?

後記:四年之後,我們是要預早半天到奧海城霸位才有波看,抑或死死地氣,在九十分鐘內硬食兩碟炒飯,然後再叫五杯檸荼,才能欣賞朗拿癲佬精湛的球技?快快還我世界杯﹗﹗還我簡拿華路捧杯畫面﹗﹗

圖片來源:零六德國世界杯入場卷

相關文章:
莫乃光:點對點看世界杯

Friday, July 07, 2006

從錯別字到檢討新媒體

土生合作社 024

按: in-media有個欄名叫「批判媒體」,顧名思義,是要在另類媒體開發一些批評主流媒體聲音的空間。不經不覺一批評便是一年半了,inmedia趺 趺撞撞好好醜醜也經歷了不少日子,是時候好好退後一步,了解一下自己的工作跟讀者的關係了。檢討工作分兩部份,一是準備一份獨立媒體讀者問卷調查,希望取 得一些數據供 編輯分析,另一件工作是深度訪問,現正跟一些讀者友好作些訪談,希望他們給予in-media批評,讓編輯們檢討另類媒體的實踐與未來發展。以上的工作, 在還未 出街前,小弟想在反串一下,作次自我批評。


我自讀小學以來就很喜歡寫字,可是十分討厭作文,除了因為懶惰不想交功課,次要原因就是討厭交文後的第二波:謄文。

敝 小學自二年級規定學生要寫文章,起初的功課要交是一百字,六年級就六百字。在我的成績表上,中文跟作文分成兩個學科,成績也是分定的,從此令我的學業成 績變得古怪。有次學期末見家長,老師當著阿媽面前問:為何你中文成績很好,但不肯「比心機」作文?那次,我成績表上的中文科成績是九十八分,作文就只有六 十分。

隨著作文的字數要求愈來愈多,我就愈遲放學。其實,我每次很快完成作文功課,但當老師發還批改完的文章,把原稿紙上的錯字別字圈成 一個個洞,然後要求學生 多交一份謄文,把原文連正字多抄一次。那時我是個不喜歡閱讀,但很會講故事的孩子,每天回家,我都會站在忙於煮菜的母親旁,吱吱喳喳細說當天學校發生的芝 麻小事,從3A班的高佬搶我的餅乾,到死黨黎姓同學在體育課賴屎,我都會加鹽加醋說個不停,說到母親嫌我煩,喝我收聲才會自己行出廳打紅白機,或行出走廊 找班Fan黑仔肥奶繼續講。

所以,即使錯了很多字,老師要我修改多少遍,我也會犯相同的錯,因為自己根本不知道正字怎樣寫,同學膽一次 文,我就要膽兩三次才能放學。 我這個多麼喜歡講故仔的小孩,直至中三也沒有閱讀的習慣,所以很少機會接觸正字。即使老師說我寫的故事精彩有創意,但由於原稿紙寫滿紅圈有阻觀瞻,因此我 的文章永遠不會貼堂。加上討厭謄文,我愈要謄文就愈憎寫字,愈憎字就愈不閱讀。我作文的意於是漸漸減退了。然而,我的中文科成績卻沒有因而差了,由我很熟 習中文科的重組句子、改寫句子、作句、填充和閱讀理解題目,原來光用「正在」、「不僅」、「而且」、雖然」、「但是」、「可是」、「首先」、「其次」、 「再者」、「加上」……每題就會得到滿分。於是,我對語言的想像就只有一些公式,這裡指的公式是對錯不俱,歐化中化不分,純粹技術性生存的理解,這種對語 言的想像與使用習慣,是在獨特的學習背景下形成的。

中 小學教師在批改作文科時採是扣分制,文章結構、題材、文筆佔六十,錯字別字標點佔四十,合計一百。隨著作文功課的字數要求愈來愈多,我的作文科成績就愈 來愈低,在中二的時候,無論老師幾有愛心,她們望著我的原稿紙也愛莫能助,一篇只有六百字的文章,就錯了二三十個別字,再加上標點分段,差不多扣盡了四 十,一百分就所剩無幾,無論老師施捨幾多同情分,文章也不能超過六十分。這種情況一直至中五才得到改善,在模擬會考(Mock)前,中文科老師召我到教員 室,跟我說以後文章不准多於一千字,以免我寫多錯多白白失分。那時我才明白,在中學制度下學習語文,其實是無需要開闊你對語言的想像和創意,學習生存才是 最重要,這是學語文的「止蝕」秘技。即使我在預科時主修歷史,這個學科要求學生寫文章的頻密次數,位列各科之冠,可是我跟同學都慣用止蝕理論探求知識,故 除了常用字句,其實很缺乏辭彙。

老 師說,文章結構、史料和討論觀點(即「Points」)佔大多數分,大家寫夠就收了。這些學習經歷告訴我,中學教育直接令學生不敢嘗試運用新的語言描述 和探索新知識,這一點很能夠連繫到我們的網上討論文化,經常出現彼此陳述很長的論點,但其實互相不理解別人的說話,來來回回自說自話,我想是很有關係的。

最近兩年,我趺趺撞撞加入了in-media編輯行列,也認識了不少社會運動圈的朋友,使用新媒體發表文章的機會外了。對探求新知識的過程處處撞板,錯別字的情況亦隨著使用新媒體而變本加厲,亦令我對自己多了個編輯的名稱感到很懊惱。

新 媒體令我拍手稱興的地方,是夠快夠方便夠開放。只要懂得按上電腦的開關制,在鍵盤按幾下,click入網站再使用上載功能,就可以發表文章。毫無疑 問,這種生產方式使資訊傳播變得更加開放民主。而且,新媒體生產者還挑戰著傳統印刷和廣播媒體工作者的專業權威。然而,新媒體卻又為我們帶來了一個迷思, 包括我自己也曾認為,只要你不是文盲,只要懂打字,新媒體就是一個創意無限的空間,任由大家漫遊,傳播自己的想法。然而,舊媒體稱編輯為「把關人」,對新 媒體生產者來說都有負面的意思,他們認為商業主導的媒界,無可避免受上級干預,在媒體的選材與立場上再不能自稱「把關人」了。

可是筆者煩 惱的是,新媒體對編輯與記者的界定模糊到什麼程度?即使筆者在in-media年半工作上,學習了不少版面和文章的編排工作,對如何透過使用新 媒體達至社會運動的目標與效果有點點得著。可是,新媒體強調的生產的開放性是我所煩惱的。開放性是新媒體其中一個很吸引人的賣點,主張編輯對生產者的作品 不作嚴格限制,就以in-media為例,自由貼文的取向造成了產量上升,數目有時甚至超出了編輯能夠幫助校對的程度。另一方面,由於我的學習背景關係, 錯別字的情況很嚴重,學習新知識的步伐也比較慢。雖然說新媒體的編輯不用嚴格管制生產者的作品內容,可是錯別字的確是個要正視的問題。

筆 者除了在in-media發表文章,還會定期在國內的媒體發表評論。最近負責看我稿件的編輯跟我說:「读你的文章,就像痛苦地吃一份美味的食物,内容是 好的,可是搀了很多沙子,你写完以后自己不看不校的吗?」。年半過去了,in-media的編輯現在都退後幾步,埋首檢討這個本土新媒體的工作,當自己也 在準備問卷調查和訪談的同時,我也希望作點自我批評和警惕,希望其他成員也能夠把一些新媒體未必能夠解決,相反可能會將問題變得更嚴重的問題糾正過 來。